2025年6月21日下午,“粉墨春秋·画时代——上海粉画40周年作品展”在上海虹桥当代艺术馆隆重开幕。此次展览不仅是上海粉画艺术的一次盛大展示,更是通过一系列精彩活动,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觉与艺术体验的盛宴。
展览开幕当日,一场别开生面的粉画现场演示活动在上海虹桥当代艺术馆一楼多功能厅举行。来自北京的粉画家,本次展览的作者贾巍在现场为观众展示了粉画的独特魅力,从色彩的运用到画面的构图,从细节的处理到整体的呈现,每一个步骤都让观众们大开眼界。活动还同步进行了现场直播,让更多无法到场的观众也能通过网络感受到粉画艺术的魅力。
展览开幕式结束后,一场别具一格的粉画产品品鉴会在上海虹桥当代艺术馆(仙霞路650号2楼)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粉画品牌齐聚一堂,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包括国内的著名粉画品牌展示出最新或最受欢迎的产品,供现场的艺术家及粉画爱好者试用,观众们不仅可以近距离欣赏到这些品牌的粉画工具,还能了解其特点和使用方法。品牌方的专业人员现场讲解,让观众们对粉画创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这场品鉴会不仅为粉画爱好者提供了交流的平台,也为推动粉画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次“粉墨春秋·画时代——上海粉画40周年作品展”汇聚了全国各地粉画家的优秀作品,展现了粉画艺术在不同地域、不同风格下的独特魅力。展览通过精心策划,不仅为观众呈现了粉画艺术的高水准,还通过开幕式、现场演示和产品品鉴会等一系列活动,全方位地推广了粉画艺术。此次展览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上海粉画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全国粉画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通过这样的展览和活动,粉画艺术将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认可,吸引更多的人投身于这一充满魅力的艺术领域。
本次展览自2025年6月21日至8月10日,在上海虹桥当代艺术馆展出。(时间:9:00-16:30,地址:中国上海市仙霞路650号,电话:021-62618834)
特邀作品欣赏
连逸卿( 浙江省)《蔬菜》54×43cm 1980 年 捐赠作品
杜国浩(上海市)《高原祥云》156×109cm 2009 年
第十一届全国美展提名奖、本次展览评委作品
何石磊(上海市)《新浪潮》 100×140cm 2024年
第十四届全国美展 入选作品
侯伟(上海市)《尘埃系列·凝固的时光》 55×75cm 2021年
第二届全国粉画展 入选作品
胡向东(江苏省)《镜前掠影》 108×78cm 2023年
第十四届全国美展 入选作品
潘建忠(江苏省)岁物丰成 160×120cm 2021年
第四届中国粉画展 入会资格作品
沈向红(江苏省)《渔港夕照 》160×120cm 2021年
第十四届全国美展 入选作品
徐君华(上海市)《琴海掠影》60×60cm 2013 年
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提名奖、本次展览评委作品
薛国强(上海市)《我的故乡是上海》 110×150cm 2024 年 评委作品
郑家沅(上海市)《寂静的海滩》55×76cm 1992 年
第三届全国水彩粉画展 入选作品
周建捷(江苏省)《光阴的故事》 90×150cm 2024年
第十四届全国美展 入选作品
~获奖作品欣赏~
李英杰(上海市)《克莱因的想象》 108×79cm 2024 年 推优奖
李英杰阐述:《克莱因的想象》这是一张在夏天完成的作品,所以很下意识的用了蓝色作为主色调,我试图去抽离画面的空间,更纯粹的关注色彩与节奏之间的联系,让画面变得更单纯。它是一处风景,也是精神世界。它也可以是抽象,是内心自由的表达。
评语:在一片蓝色调的风景中,作者抽离画面的空间,更纯粹的关注色彩与节奏,以各种大小几何形色块描绘了山谷间的街景,视线逐渐推远,沿着街道洞开一个深远的空间聚焦于远处的水平线,构成了一幅有意味的画面。
中国美协副主席、南京大学教授、展览评委 陆庆龙
6月15日
傅俊卿(上海市)《浦江交响·胜利之光》 170×110cm 2025 年新锐奖
傅俊卿阐述:创作灵感来源于城市与艺术共生的理念,借助街头镜面的反射影像,把上海标志性建筑、黄浦江这类城市空间符号,通过街边咖啡店的橱窗玻璃反射在街头音乐演奏场景中相融合,让空间并置,呈现上海宏大都市景观与生活艺术气息的交织;传递音乐跨越年龄、背景,在城市持续流淌的永恒感,也暗示城市文化传承与多元碰撞,以文化呼应,展现上海文化多元性,让历史现代、宏观微观互动,传递文化传承创新共生状态;用朦胧叠加技法营造氛围,体现艺术与城市环境相互滋养,引发对上海城市精神的联想。
评语:傅俊卿作品《浦江交响、胜利之光》新锐奖点评:1、作品富有地域特点,反映了当下上海浦江江畔的建设新景观及人物风貌。2、作品运用了多场景蒙太奇穿插叠加的绘画手段,使得作品在有限的二维平面呈现出多时空、多视角的视觉效果,丰富了画面内容。3、在造型方面做了大胆的主观处理,大量的直线、块面几何造型使得人物与建筑的关系构建起统一的视觉关系。4、在人物角色的选择上考虑到了国际化大都市的特点,具有较强的城市氛围感。
上海美协副主席 平龙
6月16日
贾 巍(北京市)《新人类 No.3》100×70cm 2024 年新锐奖
贾巍阐述:近几年AI技术呈爆炸式的发展,影响着各个行业。《新人类》系列就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的一些思考和回应。作品以肖像画的形式,探讨科技发展对人类身份、情感及社会关系的影响。
《新人类》系列作品的创作素材通过Midjourney 生成,是“不存在”的肖像。其实在维米尔时期就流行着这样一种绘画类型:“Tronie”,意指并不具体描绘某个人,而是代表着某类人物的理想形象,是对“典型”人类特征的外貌研究。作品从后人类主义、可穿戴艺术的角度呈现人类在AI时代的异化,希望通过绘画语言引发观者对科技与人文关系的思考。
评语:《新人类NO3》以极具冲击力的视觉语言,诠释科技与人性融合的畅想。金属机械构成的头饰与装饰,精密且充满未来感,暗喻科技对人类存在的渗透与重塑;少女面容的柔和写实,保留人性本真温度,形成机械冷峻与人性温暖的强烈对冲。创作者借由超现实笔触,探讨“新人类”在科技浪潮下的身份重塑,引发对人机共生、人性存续的深度思考,是科技时代艺术对人类未来形态的先锋性叩问 。
上海美协粉画工作委员会副会长、展览评委 杜国浩
6月13日
赵 洋(重庆市)《茶餐厅》 100×140cm 2025 年 新锐奖
赵洋阐述:走进这幅画,像闯入茶餐厅的烟火日常。暖黄灯光漫洒,食客或专注用餐、或轻声交谈,服务员穿梭间带着利落的温柔。旧木桌椅、杯盏餐具,藏着无数ordinary 的小美好,仿佛下一秒,就能听见叉烧包的香气在空气里,和笑声轻轻撞个满怀~
评语:《茶餐厅》荣膺本届粉画展“新锐奖”。作品聚焦日常生活场景,以较强的艺术观察力和细腻的造型语言,将平凡一景生动地呈现于画面之中。从微妙的色彩变化到精妙的光影布局,作品不仅真实还原了视觉所见,更深刻捕捉并展现了市井生活中蕴含的和谐意趣与生动活力,令观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体味到那份独特的静谧与生机。
在艺术表现上,作者运用写实手法,人物形象刻画准确而传神。构图依托于严谨的场景透视原理,画面留白疏密有致、经营合理,形成完整统一的视觉结构。整体色调温和雅致,光影处理自然贴切,营造出恰如其分的空间氛围。作品凭借丰富的层次变化和较强的视觉表现力,成功传递了艺术家对日常生活的敏锐捕捉与真挚表达。
上海美协水彩、粉画艺委会主任、展览评委 翟勇
6月14日
阿兵川 (重庆市)《峡江烟雨》 110×140cm 2024年
蔡 敏(上海市)《运河风物志》 140×60cm 2024年
曹婧昉(上海市)《通勤路上》 105×65cm 2025年
曹婧昉阐述:在上海粉画40周年之际,我以《通勤路上》呈现上海城市生活日常切片。画面聚焦风雨里的通勤人群,伞影错落,学生、上班族们穿梭于公交站,雨水模糊了边界,却清晰映照出人们风雨无阻的奔赴。这是都市生活的缩影,无论晴雨每个人都在赶路,用脚步丈量坚持,借粉画独有的质感和笔触,传递这份平凡又坚韧的力量,致敬每个风雨兼程的逐梦者 。
评语:“画雨”,下雨会牵动你的情思,很多人喜欢画雨景,画好雨景的人并不多,曹婧昉粉画《通勤路上》雨景,看后打动了我,与其说点评她的画,还不如说曹婧昉老师给了我一个学习的机会,让我趁机抒发雨中情。
我也是画城市风景的,对这幅画产生了共鸣,首先我觉得画家很专业,而且擅长摄影采风,会观察身边的事。她画面构图自由,有一定的审美规律,以平面画法、以近大远小的透视手法来表现三维空间,大雨把视线冲模糊了,同时也把汽车和路边冲刷的更加透明了,S型排列的雨伞产生了画面的流动感,带有水腥味的黄色的上街沿,颜色艳的抢眼球,大雨猛烈地敲打在白色的雨伞上,溅起的有力的透明水柱是平日很少见的,懂美的人会享受下雨天的心情,我就好像画里的人群一样,冒着雨,低着头与路人并肩前行,留下了“那就是我”的水中倒影,大暴雨让倒影顷刻间发生虚化,鬼斧神工般的神来之笔,妙不可言,难忘这繁华大都市里的雨中情,公交站的人物动态,反映了城市独特的文明的生活节奏,画面简洁,冲击力却很强,尤其是画中的黑白灰处理,简直就是多一笔不行,少一笔更不行,我喜欢这幅粉画《通勤路上》。
上海美协粉画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展览评委 薛国强
2025年6月13日
曹 怡(上海市)《石膏像和乐器 · 之二》 73×54cm 2022年
陈健武(陕西省)《红色印象系列英雄的故事》 90×185cm 2025年
陈燮君(上海市)风雨过后 48×67cm 2025年
陈燕平(浙江省)《凝》 114×112cm 2025年
单姣龙(浙江省)《铭记》 76×112cm 202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