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彩百年 | ④中国早期粉画家

19世纪末,欧洲艺术正值思潮与流派变革的频繁时期,古典与写实,象征与印象等表现手法不断冲突与融合,以印象派最为兴盛。由于色粉作画不经过调色板而直接付诸于纸张,具有简洁明快又丰富多变的表现力,能够迅速记录下艺术家刹那间的灵感与构思,因而在这一时期得到再度兴盛。1919年,留学归国的李超士将粉画带入中国,此后粉画艺术在中国兴起。


本期,我们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当时中国粉画的先驱及他们的粉画作品......


823fa8907b75c50eed4185d1d0cb6230.jpg


中国粉画第一人——李超士


f002550854dd292a77f658684d22c0ff.jpg


李超士(1893-1971)广东梅县人,擅长粉画、油画。1912年赴法勤工俭学,1919年毕业于巴黎国立美术学院。后回国曾任上海美专、国立北平艺专、杭州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山东师范学院暨山东艺专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山东分会主席。


李超士被誉为“中国色粉画第一人”。他自幼便抱着对美术的美好向往,对《芥子园画谱》等传统绘画进行图像临摹与实践,因而具备了中国绘画的深厚文化底蕴。在民国大局纷乱时期,早已对新文化与新思想耳濡目染的李超士成为了一名辛亥革命支持者,并随兄长李骏参与革命运动。随后,李超士有幸获得公费留学的机会,带着艺术向往远渡重洋,先后到英国、法国学习音乐和绘画。在巴黎国立美术学院学习期间李超士深受德加等印象派画家思潮的影响,加上对融合素描与色彩的技法的追求,因而对色粉画产生了浓厚兴趣。


△ 李超士《岁朝四友》


他的粉画艺术不论是肖像、静物、风景,都能把扎实的素描功夫与丰富的色粉画技巧结合起来,并具有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意境,同时他的作品又是中西画法的最佳组合。——刘海粟


从绘画角度来看,中国文化传统对其风格特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他的画中。《芥子园画谱》像是位无声的老师影响着李超士。从搜集到的作品来看,许多作品都是以中国字画、文房四宝、文竹、吊兰、荷花等带有中国特色的内容为描摹对象。


△ 李超士《文房四宝》


《窗前小景》是李超士先生坐在窗前向外望去时画的写生作品。印象派德加在色粉画上的表现,对李超士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凭借着扎实的素描基础,李超士很快便将色彩如素描般赋予在画面之上,并将印象派明丽的光色效果融入进色粉画创作。但他并未停留于此,自幼的传统教育使李超士逐渐突破印象派表现的限制,在创作中融入东方情趣,带有“洋为中用的粉画趣味”,每一个简单的东方物象,都是李超士对中国传统文化深厚情感的最好证明。


△李超士《窗前小景》


他有感于粉画材质的独特和便捷而对粉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他又把自己钻研的粉画艺术传入国内,培养了一批后继者。——《南方都市报》胡斌


1919年,二十六岁的李超士结束在欧洲学习考察8年,回到上海举办归国画展,其中的色粉画作品给上海画家带来全新的视角,引起美术界的轰动。刘海粟所主持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便立即聘请了刚刚回国的他,还专门开设了色粉画课程,积极传授和推广色粉画,带动了一大批青年走进色粉画艺术的世界。其中,有不少人后来成为著名的画家,如万古蟾、陈秋草、方雪鸪、潘玉良、潘思同等。时处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上海是“西画的摇篮”,表现出了对西方艺术及其传统抉择的主动与自觉的精神。在这种背景中,色粉画很快在上海流传开来。为了适应创作需要,当时的洋行还不断地进口色粉画笔和纸,上海各家美术颜料厂也纷纷生产多种品牌的色粉画笔。


△在国立艺专学校西洋画系任教的主要教授


李超士在上海美专执教了六年,这六年为粉画在中国的传播,开辟出了第一个大大的花园。随后他受命于林风眠的聘请,赴北平艺专任教三年,三年后再跟林风眠、林文铮一起,南下杭州创建了杭州艺专,并在此所学校任职了二十三年。人生中精力最为充沛、思想最为活跃的青壮年时期,都是在这所学校度过的,直至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


△1928年国立西湖艺术院创办教职员在校合影留念,林风眠(右一),林文铮(右三),李超士(右四),罗克多(右八)


△20世纪30年代初李超士与潘天寿、林风眠、李苦禅等国立艺专师生


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结束后。1950年,李超士与早年留学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也是杭州艺专教务长的戴秉心,共赴山东师范学院,出任了这所学院的美术系教授。当时师范学校里的美术系才刚创建,新美术土壤的贫瘠是可以想像的。忽然迎来李超士与戴秉心这两位早年留欧的美术大将,山东美术界真是惊喜莫名,对李超士与戴秉心表达了极大的欢迎与重视,戴秉心被任命为美术系主任,李超士则专开了粉画课,任主讲教授。执教八年后,李超士还被选为了山东美协主席。


△上世纪50年代的山东师范学院


艺术不一定需要“伟大”——《中国油画史》李超


李超士一生没有声名显赫的地位;没有哗众取宠的自我展示;没有自认可值得一提的丰功伟绩;但他却能付出众多的忍耐和耐力,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回国教书。无论是在国外留学期间还是归国做老师期间,都不愿与人争锋,更多的只是默默无闻的努力和付出,认真对待每一张画,教好每一位学生,在不经意间孕育和锤炼着自身的品质。他终其一生在画粉领域进行引进、传播和耕耘,可以说是中国粉画艺术的先行者。


李超士粉画作品


△李超士《蝴蝶花》


△李超士《水果》


△李超士《牡丹花》


△李超士《石榴》


△李超士《三色堇》


△李超士《吊兰》


△李超士《西瓜》


△李超士《少女像》


“江南贫侠”——徐悲鸿



徐悲鸿(1895-1953),汉族,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市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他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


△徐悲鸿《沙乐美》


1925年,徐悲鸿经新加坡去上海为自己筹办画展,田汉得知后同郭沫若等热情迎接他。当时在南国艺术学院,经常有演出任务,田汉写的《沙乐美》、《沙士比亚》等几个外国话剧,舞台上的布景和房屋建筑都是徐悲鸿画的,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都夸奖他这么有名的人来画舞台景置,太感人了。


△这张照片是在南国社期间拍的,左三是田汉,右二是徐悲鸿


徐悲鸿粉画作品


△徐悲鸿《黄震之像》


黄震之,出生于清末,是吴兴的一名商人,平生喜爱书画,徐悲鸿早年在上海极为困顿之时曾受到黄震之的赏识与帮助。徐悲鸿后曾以“黄扶”为名,以示他对两个黄姓恩人(黄震之、黄警顽)的感激。


△徐悲鸿《自画像》


△徐悲鸿《自画像》


△徐悲鸿粉画作品


中国艺术的园丁——刘海粟



刘海粟(1896-1994),名槃,字季芳,号海翁。汉族,江苏常州人。现代杰出画家、美术教育家。1912年与乌始光、张聿光等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改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14年秋始任副校长,1919年7月始任校长。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华东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南京艺术学院院长。


他历任南京艺术学院一级教授、院长、名誉院长,上海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英国剑桥国际传略中心授予“杰出成就奖”。意大利欧洲学院授予“欧洲棕榈金奖”。曾任第一届江苏省政协委员,第三、四、五、六届上海市政协委员,第三、四、五、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


△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上海图画美术院(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创办之初,就设有色粉画课,但是并没有传播开来。直到李超士1919年从国外学成归来在上海美专开始任教色粉画课,色粉画才真正走到了民众面前。


刘海粟粉画作品


△刘海粟《静物》


△刘海粟《苹果》


△刘海粟《风景》


中国传奇女画家——潘玉良



潘玉良(1895-1977),中国著名女画家、雕塑家。原名杨秀清,又名张玉良。1895年出生于江苏扬州。1918年以素描第一名、色彩高分的成绩考进上海美术院(后改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师从朱屺瞻、王济远学画。1925年她以毕业第一名的成绩获取罗马奖学金,得以到意大利深造,进入罗马国立美术专门学校学习油画和雕塑。1921年考得官费赴法留学,先后进了里昂中法大学和国立美专,曾与徐悲鸿同学。1923年又进入巴黎国立美术学院。1926年她的作品在罗马国际艺术展览会上荣获金质奖,打破了该院历史上没有中国人获奖的记录。潘玉良的作品陈列于罗马美术展览会,曾获意大利政府美术奖金。


1929年,潘玉良归国后,曾任上海美专及上海艺大西洋画系主任,后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1937年旅居巴黎,曾任巴黎中国艺术会会长,多次参加法、英、德、日及瑞士等国画展。


△潘玉良与徐悲鸿同在国立美专求学


潘玉良出生那年,父亲病故,8岁时母亲又撒手人寰。13岁时她被赌棍的舅父骗到芜湖,卖给了妓院当烧火丫头。在妓院的4年之中,她拒绝接客,曾逃跑10次,毁容上吊数回,幸得芜湖盐督潘赞化多次相救,并替玉良赎身,助她跳出火炕。两人也在1913年结成伉俪,陈独秀为其二人证婚。以吾之名冠汝之姓,张改姓潘,从此潘玉良开始了她全新的人生。


潘玉良粉画作品


△潘玉良《顾影》


正中国独立的女性艺术始于20世纪初。1929年《妇女杂志》教育部全国美术展览专号介绍了潘玉良的粉画《顾影》,评说画中人物表情可比拟蒙娜丽莎之微笑,并认为“女士有此作,不独在近时可被称为女界之艺杰,即方之于其他一切作家,恐也多未能及者!”画中女子斜倚圆桌,双腿交叉,揽镜自顾,姿态可以说不是很美,而将其同达芬奇名作相提并论,未免使人疑惑。在这里我们需要考察的是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当时新兴的妇女学理论认为,妇女问题首先是社会问题,坚持妇女解放是社会解放的深度、革命胜利的标志,首倡“以美育代宗教说”。陈独秀也说,妇女解放的根本解决在社会主义。


△潘玉良《女人体》


潘玉良作为一个全面的艺术家,油画、国画(主要是白描和彩墨)、素描、版画、色粉画、雕塑无所不能。她坚守“由古人中求我,非一从古人而忘我”的艺术准则,坚持“合中西与一冶”的艺术追求。


中国首位粉画获奖者——颜文樑



颜文樑(1893-1988),中国油画家、美术教育家。1922年创办了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是中国最早成立的美术学府之一。1927年留学法国,1928年到1931年就读于法国巴黎高等美术学校。1931年回国后继续任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校长。1952年起历任浙江美术学院副院长兼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顾问及上海分会副主席。


△卢鸿基和颜文樑合影


颜文樑出生于苏州的一个美术世家,八岁开始学画,少年时代曾留学日本,也是早期留学欧洲的油画先驱者之一。他是首位获得国际性绘画大奖(巴黎艺术沙龙1928年,参展作品为色粉画《厨房》)的中国画家;颜文樑在法期间的很多油画作品已经被认为达到了当时欧洲一些当代印象派大师的水平。


△颜文樑《厨房》


清末民初是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的转型期。伴随着列强们在经济、政治、军事上的入侵,西方文化也随之大量的涌入中国,波及中国社会的各个角落,并对之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随着中国经济与社会结构的变迁,人们的社会文化心理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厨房》为代表的颜文樑早期绘画作品正是这种特定的社会文化心理物化的结果。它既是那个时代变迁的产物,同时也是那段历史留给我们的碎片和记忆。《厨房》是颜文樑于1920年所作的,标志着他早期创作成熟的一幅粉画作品。作品一方面全景式的构图再现了中国江南旧式厨房的日常生活场景,另一方面由于其出色的空间层次处理和精致的细节刻画、犹如数学般完整的形式、西方印象派光色的巧妙运用以及求真写实的科学思想体现,而成为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具有典范意义的作品。


△颜文樑《老三珍肉铺》


据说颜文樑创作《老三珍肉铺》的第二天,肉铺老板突然抱病而死。由于迷信,店铺老板不准颜文樑再继续画下去。后来画家是以另一肉铺代替才完成了该画。可以看出当时不光是肉铺老板,还有其他的广大民众,都还生活在传统的宗教信仰体系之中。


白鹅画会——陈秋草



陈秋草(1906-1988),字秋草,号犁霜、实斋,室名风之楼。1925年肄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28年起与潘思同、方雪鸪等筹办白鹅画会,并创设白鹅绘画研究所,1934年改名白鹅绘画补习学校,同时任良友图书公司《美术杂志》编辑,编辑有《白鹅年鉴》、《装饰美》、《白鹅画刊》。1945年起创设劲草社,1946年后参加上海美术作家协会。1950年参加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艺术处工作,1954年被任为上海美术工艺品供应社主任,并创办新中国美术研究所。1955年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展览部部长兼上海美术馆馆长。曾当选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委员。


陈秋草祖籍浙江鄞县,生于上海。少年时就读于上海万竹小学、万竹乙种商业学校学习。曾为上海明星影片公司作字幕装饰画,后任上海大理石厂造型设计师。1984年、1987年分别于上海美术馆、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出版有《粉画集》、《素描速写》、《花卉小景画选》、《秋草画集》、《秋草花卉》、《小品画选》等。


△1924年左右,上海美专毕业的陈秋草、方雪鸪、潘思同在上海创办了白鹅画会。画会以研习西画为主,筹办教学班、举办交流活动,曾组织水彩、粉画专门展览,且招收学员开设了粉画课。图为《白鹅画刊》第一期封面,及画会活动和三位创始人的合影。


△白鹅画会合影,摄影1927 年,二排左起7、8、9 分别是潘思同、陈秋草、方雪鸪,二排右2 是周熙(江丰)


△《秋草雪鸪粉画集》扉页


《秋草雪鸪粉画集》即著名美术家陈秋草、方雪鸪的粉画画集,这本画集是我国出版的第一本粉画画集。关于这本画集,刘开渠先生撰文说:“商务印书馆还准备出版《秋草粉画集》,不幸学校和全部原作同毁于‘一二八’日本帝国主义的炮火之中。”《上海美术志》亦云:“陈秋草与方雪鸪将自己创作的粉画作品编成《秋草雪鸪粉画集》,交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已装订好印将发行时,不料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轰炸上海,可惜该粉画集被毁于商务印书馆仓库。此后,《求草赋》、《艺惠社会百年秋草陈秋草延辰百年文献集》(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10月版)等文献,沈之瑜、邵克萍、黄可、李维琨等等专家都如是说,《民国总书目》中也不见有此书的记載,似乎这本画集真的不在人世。不过幸运的是,这本名为《秋草雪鸪粉画集》的画集还是留下了一些图片资料可供后来者观赏学习。


《秋草雪鸪粉画集》


△《芝山之夜》(陈秋草作)


△《醉人的酒香》(方雪鸪作)


△《S画像》(陈秋草作)


△《(浦江)晓色》(方雪鸪作)


△《春暮》(陈秋草作)


△《初一之画》(陈秋草作)


△《生的刹那》(方雪鸪作)


△《流水落花春去》(陈秋草作)


△《一个(装束美)的读者》(方雪鸪作)


△《彷徨》(陈秋作)


△《晨曦》(陈秋草作)


△《悄坐银屏前无语独幽思》(陈秋草作)


△《花一般的诱惑》(方雪鸪作)


△《临流》(方雪鸪作)


△《凄凉之街》(方雪鸪作)


△《秦准雨》(方雪鸪作)


中国当代绘画代表性人物——李慕白



李慕白(1913-1991)浙江海宁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年画。1928年入上海稚英画室学习月份牌年画。1931年李慕白从师杭樨英、陈秋草学画。1949年后曾参加上海中苏友好大厦室内壁画创作。1954年受聘为上海画片出版社特约年画作者。1956年受聘为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特约年画作者,并创办慕白画室,培养青年年画作者。


△李慕白 《妻子》


他和金雪尘两人为“稚英画室”的顶梁柱。“稚英画室”早期,由杭稚英画月份牌中的人物,金雪尘为之配背景。后来李慕白的人物画得越来越好,杭稚英就让李慕白同金雪尘搭配合作,自己退居组织指导构图,担任对外联系工作。杭稚英对李慕白尤为重视,将自己的小姨嫁给李慕白,结为姻亲。


李慕白粉画作品


△李慕白 《杭鸣时母亲》 


△李慕白 《毛主席来看咱们的庄稼》


△李慕白 《小画家》


△李慕白粉画作品


李超士高足——连逸卿



连逸卿(1917-2002)别名枝、鲁夫。浙江杭州人。擅长粉画、石版画。1937年毕业于国立杭州世专绘画系。历任浙江江西省立师范美术教师,西湖艺术研究所讲师, 子民艺术研究所委员会主席、导师、西画科主任。


建国后,他任国立艺专研究部副研究员,并参与筹建美术家协会。上海戏剧学院舞美系素描创作教研组长、副教授、高级专家。粉画《西红柿》入选1986年全国水彩粉画展;《云岗》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窗》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撰文有《李超士粉画集》。


△李超士粉画展请柬 连逸卿签名


改革开放之初百废待兴,几乎湮灭的粉画无疑成为亟待挽救的画种。那时,颜文樑、周碧初、陈秋草、李慕白、李咏森、连逸卿、钱延康等都还活跃在画坛上,他们承上启下积极倡导,成为上海粉画创作的中坚力量。其中尤以连逸卿对上海粉画传承发展有着独特的贡献。


△连放粉画作品《父亲连逸卿》


连逸卿师承李超士,对粉画艺术有着深刻理解,在我国粉画复苏期也是行动最早的一位。基于当时粉画材料的严重缺乏,只有少数画家依赖少量进口材料、或自制粉画笔和纸维系创作的现状,连逸卿于1979年向当时全国美协主席江丰建议试制国产粉画材料,几经周折终于获得成功,解决了画材方面的燃眉之急,这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具有重要意义。此后,他为振兴粉画艺术,为创建上海粉画学会做了大量细致入微的组织工作。


连逸卿粉画作品


△连逸卿《过道寸金地》


△连逸卿《刀鱼》


△连逸卿《西红柿》


△连逸卿《无藤喇叭花》


△连逸卿《水果》


2019年时值建国70周年,为纪念粉画传入中国100周年,“粉彩百年·荣耀中国”系列活动正式拉开帷幕。详情欢迎查看粉画艺术网“粉彩百年专题”。(贾弘毅)


本文资料来源网络

如内容有误欢迎给我们留言指正